行业动态
铝型材电解着色的基本原理
铝型材电解着色,首先是将铝型材在硫酸电解液中制备出洁净的、透明多孔的阳极氧化膜,第二步将其转移到酸性的金属盐溶液中施以交流电解处理,将金属微粒不可逆地电沉积在氧化膜孔隙的底部,凡能够由水溶液中电沉积出来的金属,大部分都可以用在电解着色上。但其中只有几种金属盐具有实用价值,如锡、镍、锰、银酸和盐酸等。其着色原理和整体发色法有相同之处,是借金属微粒对入射的吸收和散射而产生颜色。因此,铜盐单独使用呈红色,锰、银盐和碱盐呈黄色系,其他金属的色调范围大多是由青铜色到黑色。在特定的介质下,色泽的深浅由金属离子沉积量来决定,而与氧化膜的厚度无关。一般采用的氧化膜厚度为8-20μm。除了含铜量较高的铝型材和含硅量较高的铝型材外,大多数建筑铝型材都可适用此工艺。而整体发射法所着的颜色与铝型材的组成和合金状态的有很大的关系,点解着色法与整体发射法相比的另一个很大优点是成本很低。它所需要的电能只是整体发射法的2/5,这就是点解着色法至今,在欧洲、日本和国内仍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电解着色的表面具有与硫酸阳极氧化膜相同的硬质和耐磨性能,且膜层具有特别好的耐紫外线照射性能,耐热性能好,并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电解着色的表面具有与硫酸阳极氧化膜相同的硬质和耐磨性能,且膜层具有特别好的耐紫外线照射性能,耐热性能好,并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